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用时15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五代禅宗与弥勒信仰——以马祖一系为考察中心

    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一佛功德无量  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二。不思议佛法等分别, 皆乘一如,成最正  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 。  界,差别相;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 皆是  菩提。……念佛,心心相续, 忽然澄寂,更所缘念。 《大品经》  云: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即念佛心,名。离  心...

    张 勇(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4565935.html
  • 浅探佛经翻译对文学用语的影响

    入,慧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  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举足下足,常  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   这里概括的是惠能的“”、“住” ,自见本性的禅观。  ...华严经,世间净眼品》有偈曰:  诸法真实相,寂灭所依。  如来方便力,能为众生现。  如来于诸法,无性所依。  而能现众像,显相犹明灯。  以因缘譬喻,方便随所乐。  为现诸如来,智慧神通力。绝对圆融...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2366136.html
  • 战后台湾禅宗史研究的争辩与发展——从胡适博士到印顺导师

    之知见”、“住无相之知见”、“见”、“般若之知见”,和顿教解脱禅完全相应,是不能以“知解宗徒”批评他的。  (五)钱穆指无相批评神会,其实是断章取义,把意义弄反了。因无相提到神会的说法内容,...东京]岩波书店),但因未读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所以目录里未标出卷名《顿悟般若生颂》。直到两年后(1932),出版《鸣沙余韵解说》([东京]岩波书店)时,才标出卷名,并引胡适的短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5466236.html
  •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开演的洪州禅可以说是最为扣人心弦的一浪。马祖一脉以“平常心是道”为旗帜,在修行宗旨上将六祖慧能以来所倡导的于境上著的思想真正落实为“即心即佛”的...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温金玉   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踪迹,动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4666364.html
  •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

    心体,离此心和执此心都是错的,离心无从成佛,执心则是一种执着而不是解脱。  因此马祖禅法就念念不离当下的这一现实的心,要行人从上心上去悟入佛道,认取自主是佛。以此思想修行时马祖则讲到“求法者,应所求...心灵革命和宗教改革。  马祖禅法的平常心是道,宗密把它归结为“触类是道则任心”,他在《圆觉经大疏钞》中说: “起心动,弹指、謦咳、扬眉,固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更第二主宰。如面作多般饮食,...

    法 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4666365.html
  • 马祖道一返蜀的时间、动机及其影响

    妄念”。第二期以金和尚无相为代表,他主张“忆、、莫妄”三句总持门,并声称其禅法直承达摩,而不是来自于智诜和处寂。无相在唐玄宗避乱入蜀期间,受到玄宗礼敬住于净众寺并为“敕建大慈寺”这座后来四川最大...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距什邡不到100公里),慧义精舍的南禅院中的墙壁上图绘了益州无相禅师、保唐住禅师、洪州道一禅师及西堂智藏四人真形,以其“化身作范”、“式扬道风”。与马祖道一同时代诗人号称诗佛的...

    郭辉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4966368.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见面,   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缺欠,   佛土全收一中,便自往生真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157.真心   远公曰:   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心不妙...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间一切种种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生矣,生则虽生而生。生而生,则念亦念则颠倒何起。   《憨山大师》   159.观心   观心~  ...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

    第一,碑文产生时间是在732年以前;第二,此碑文不可能是神会或者其弟子们造的,此外,石井公成从碑文中没有顿悟、、般若等思想,以及并不存在传衣、传法偈等内容,也认为此碑文与神会无关。  以上是通过记载...────┼───────┤  │ │ 尔其育物也,│ 示其育物也,│ 尔其育物也,│ 是其育物也,│  │ │ 澍无雨雨,洒│ 注无雨雨,洒│ 注无雨雨,洒│ 澍澍之法 ...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4167272.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2)

    一切现象境界唯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积聚假合而有,若能如实观察知心体即得化消一切五蕴积聚之虚妄境界而使众生心复入真如境中而依劫历阶而终成佛。  讨论:  《起信论》基本理论部份已述说完成,即一般哲学问题中...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14] 页五七、五八。“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则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永觉元贤禅师《呓言》

    :前后既,中间岂有?只如月正上窗时,不起取相,境界在什么处?士曰:斯则不见有月窗,安知有境界?曰:是知此境界,决不在人边,以月窗则境界也;亦决不在月窗边,以无人则境界也。月窗与人既各各,合...羁锁得么?是此系念为之门,此疑情为情之法,乃众生脱凡入圣之大道,而诸圣摄化度生之微权也。诸佛教法,谁不皆然,而独疑于是耶?僧曰:《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渐次。”何尝有系念来?...

    永觉元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5567353.html